在本帮菜、浙江菜特别是宁波菜中有很多菜名都用到一个kào字,比如水笋kào肉、目鱼大kào、kào芥菜,葱kào大排等等,但是这个kào字到底应该怎么写,我一直都有点困惑。查过家里80版新华词典,有一个字我觉得还是比较妥当的,就是火字旁加个靠 kào,词义解释是:【一种做菜方法。先把原料炸透或两面煎黄,然后放进调料及汤汁,移到文火上收干汤汁】。但是我在电脑的字库里怎么也找不到这个字。在一些饭店里,包括一些宁波饭店的菜单上看到都是写成“烤',心里觉得不妥,因为烤 kǎo在新华字典里的基本解释是:【把东西放在火的周围使干或使熟:烤炙。烤面包。烤肉。烘烤。】而在做kào菜时食材并不直接接触明火,所以这个字用得并不恰当。可实在是打不出那个“火靠”字来,无奈只得也打上个白字用“烤”替代了。但是心里一直很是忐忑不安,觉得用了“烤”字可能会引起误解,特别是北方的筒子们会感到奇怪,怎么明明是炖煮的菜为什么说是“烤”呢? 有网友指出“烤”字用得不对,而是应该写成“熇”: 这字我估计源自“犒”,就是犒劳的犒,读音一样,字义也有共通之处,“犒”者,“用酒食等慰劳也”,运用于烹饪的“熇”,即用两种以上食材通过微火炖煮收汁,相互慰劳渗透使入味,所以单一食材的炖煮应该不叫“熇”,只有两种(包括调料)以上才叫熇,比如“墨鱼大熇”(宁波菜),苔菜小方熇(宁波菜),葱熇河鲫鱼(本帮菜),梅干菜熇(扣)肉(绍兴菜),百页结熇肉(上海菜),竹笋熇肉(本帮菜),,,等等等等,类似的烹饪方法做的菜数不胜数,只是名称不一定都用“熇”字,但方法就是微火炖煮收汁如味的方法,其实很多菜名里的“烤”,除了确实是明火烤制的以外,均系“熇”字误成“烤”。百度一下“熇”,相应的英文叫“simmer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 又查了下家里的80版新华词典和90版新华字典,都没找到这个“熇”,后来又上网查了在线新华字典,终于找到了。熇kào,词义解释是:【一种烹饪方法,〖simmer〗。用微火使鱼、肉等菜的汤汁变浓或耗干。】。和那个“火靠”字的词义还是比较接近的。不知道是否新版的新华字典把原先的那个“火靠”字作为异形字用“熇”给取代了,反正新版的字典上那个“火靠”字是没了。 |
【食材与调料】
【主料】鲳鱼500g |
【辅料】油适量,盐适量,小葱50g,料酒适量,生抽适量,老抽适量,米醋适量,白糖适量 |
【制作步骤】
![]() | 1.鲳鱼洗净。 |
![]() | 2.小葱洗净,切段 |
![]() | 3.热锅放油,少许盐, |
![]() | 4.放入鱼小火煎至两面金黄 |
![]() | 5.煎好后盛出备用。 |
![]() | 6.料酒、老抽、米醋、白糖和适量清放入碗中调匀 |
![]() | 7.热锅放油,将调好的调料放入大火烧开 |
![]() | 8.放入小葱段 |
![]() | 9.把鱼放在葱上面 |
![]() | 10.烧开后转小火炖煮大约半小时,中间将鱼身翻一次面,至汤汁浓稠收干即可。 |
【葱熇海鲳做法小贴士】
对海鲜过敏的人士慎食;患痛风的人士忌食。 味香鲜咸,而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。 |